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凤林关与安乡关

凤林关与安乡关

关键词:凤林关与安乡关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黄河三峡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syj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74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凤林关与安乡关

 

凤林关里水东流,白草黄榆六十秋。

边将皆承主恩泽,无人解道取凉州。

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张籍《凉州词》(其一)

 

       对于唐人的这首诗,熟悉黄河三峡的人大多已经读过了。公元762年后,吐蕃占领河州一带,到张籍写这首诗时,已经过去六十年了,边将们却一直无心去收复凤林关外的唐土,诗人对此发出了深沉的慨叹。与张籍怀着同样的心情,诗圣杜甫在他的组诗《秦州杂诗》中也写下了“凤林戈未休,鱼海路常难”的句子。一个小小的关隘,为什么会引起诗人们偌大的兴趣呢?

       原来,唐朝自河州渡黄河,越长夷岭(或名漫天岭,扪天岭,即永靖杨塔、王台、川城至民和间山岭至西宁的道路),称为唐蕃古道,这一线在平时是唐蕃交往的孔道,战时即为前线,凤林关就在这条线的要害位置。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缘此发生。

      在积石山县有一条由南而北流入黄河的河流,《水经注》记为研川水,今人叫做银川河,在银川河以东,有漓水,今人叫做大夏河,在这两条河入(黄)河口之间,有一片宽阔的谷地,就是凤林川,今天地属临夏县莲花乡。凤林川的得名,来源于凤林山,《水经注》记录民谚“昔有凤鸟,飞游五峰”,所以取名凤林,而凤林山“五峦俱峙”,山前黄河东流,应该就是今天莲花乡境内的五女山,传说是五位仙女所化。凤林川曾两度设县。

      据《元和郡县志》河州凤林县下记载,唐代的凤林县,治所在今临夏市城关东南80里,仪凤元年(676年)将河州之西的安乡县移驻此地,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凤林县。这是迟一点设置的凤林县,另一个设置较早的凤林县是后魏大统十二年(546年)刺史杨宽所置的凤林县,具体地点当在唵歌集,也就是银川河入河口。因县之名,渡口叫做凤林津,关隘叫做凤林关。有人说炳灵寺河南500米的阎王砭,石上有古人凿刻“凤林关”字迹(1958年修渡槽时毁去)应该是关口所在,恐怕不确,因为,那也许只能说明刻字处离凤林关很近了,其作用就是个指示性的路标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 从文献中考证,唐代《法苑珠林》(见第二章附文献)已经提到凤林津的名称了,《大唐六典》(成书约在开元二十六年即738年)也记载了凤林关的地名,可见凤林关隘津渡由来已久。在有唐一代,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设立的陇右节使是最大的节度使之一,管兵七八万,马匹逾万,他们的战略物资都由凤林津运到青海防地,因此又在凤林关下的凤林津上修建了浮桥。当时诗人高骈有《寓怀》诗写道:

 

关山万里恨难销,铁马金鞭出塞遥。

为问昔日青海畔,几人归到凤林桥!

 

        宝应元年(762年)之后,吐蕃大将尚野息、尚悉息东赞率大军过凤林关河桥,占领河州一带,以后凤林关一度改名城桥关。在吐蕃占领期间,河湟一片战乱景象,诗人们多有记述,其中张籍除了前面提到的《凉州词》外,又有一首《陇头行》写道:

 

……

驱我边中胡中去,散放牛羊食禾黍。

去年中国养子孙,今着裘毡学胡语。

……

 

另一位大学者司空图也写了《河湟有感》:

 

一自萧关起胡尘,河湟隔断异乡春。

汉儿学得胡儿语,却向城头骂汉人。

 

       这两首诗都说吐蕃占领河湟太久,不少汉人已被吐蕃同化,转而穿着毡裘用藏语骂人了,真是无比沉痛。无独有偶,诗人王建在《凉州行》诗中也提到胡人劫掠中原女子后“一半生男为汉语”的情形,还说番人“相学如今种禾黍”,连放羊的时候也穿着锦衣了,与此同时,中原却又“洛阳家家学胡乐”了,可见战争促使的文化交流并不是单向的渗入。虽然,从长远的历史眼光看,那未尝不是汉藏融合的好事,不过,以血腥换来文化的交流,这样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。

       除了战争而外,文成与金城二位公主入藏,崔琳报聘吐蕃与刘元鼎会盟吐蕃,都应该经过了凤林关西行,算是唐蕃古道上为数不多的祥和风景吧(详见一、二章)。

      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景龙四年(710年)金城公主西嫁吐蕃时,唐中宗皇帝令当地官府征调众能工巧匠,在凤林关修架黄河桥,被称为“天下第一桥”。开元二年(714年)吐蕃兵10万攻兰、渭,唐王朝下令拆除此桥。黄河南岸桥滩磐石上仅留下“天下第一桥”的唐人题刻。后来明人吴调元据此写下了《天下第一桥》绝句(见第三章)。

        在唐与吐蕃的拉锯战中,河湟一带在战乱中到了宋朝,宋神宗熙宁三年(1070年),王韶发动了熙河之役,至六年(1073年),占领熙(临洮)、河(临夏),赶走了唃厮啰后人木征,同年,王韶命河州景思立于炳灵寺附近置浮桥,以通鄯、廓通道。时任朝廷副总理(参知政事)的王安石写了《西帅》一诗为熙河之役歌功颂德,到哲宗元祐二年(1087年),朝廷又克洮州,俘虏吐蕃首领鬼章等九人,献俘京师,当时的另一位大文豪苏轼也写了《获鬼章二十韵》等诗以贺。是年八月二十一日,宋将种谊与姚兕分路进攻驻兵天都山的西夏来犯之兵,大将姚兕为断敌援兵,派人烧毁了黄河飞桥。元符二年(1099年),西夏李乾顺再次毁去炳灵寺黄河“天下第一桥”。熙河之役,使“河湟”与“凤林”之名扬播宇内,震动天下,后来,大概在宋人王圭写了“诏收新土凤林东,四百余年陷犬戎”(《次韵和元厚之平羌》)之后,就少有人提到凤林关了,这时的凤林县已为安乡县代替,更于元符二年(1099年)赐名安乡关了。安乡关“夹河立堡,以护浮桥。通湟水漕运,商旅负贩入湟者,始络绎于道”(《宋史·姚雄传》,姚雄,哲宗时知河州),具体位置即水库蓄水前之唵歌城,直到元末才废。

        历史上安乡关之战事时发,人马往来频繁。史载徽宗崇宁二年(1103年)六月十七日,××大酋之一多罗巴夺回被宋占去故地,宋廷派王厚再次征讨。宋军自安乡关过黄河攻巴金岭(王台宋家城),城破时,多罗巴之子两个被杀,一个负伤逃走。元朝至元十七年(1208年)十月,忽必烈授都实为招讨使,经河州、宁河驿、出沙麻关西上探河源。回程沿河返至安乡关,入县境,东去兰州。今天你来炳灵湖,还可以依据周遭地理,回味唐人王之涣《凉州词》的意境(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)邑人郭栋推测,这首诗所写之地就是安乡郡古城,那么我们可进一步推测,诗中提到的“羌笛”就是我们这里乡间吹的咪咪,“杨柳”一词指的或许就是指《织手巾》小调。

      明清时,莲花城(大夏河入河口)渡口取代了凤林渡口(安乡城渡),成为来往甘肃青海两省间的重要渡口,当然也是往来兰州、河州间的重要渡口。清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,河州知州王全臣在永靖县黄河两岸设置潘家、哈脑、莲花渡,并造官船,整修桥梁。1928年5月,西北军冯玉祥部进军河州时,在莲花城上游约一公里处的哈脑渡(尕脑渡)建了浮桥,沟通南北。民国蒋步颖写有一组从兰州往河州的记行诗,标题中有:王家圈、红岘子、他石婆罗、刘家峡冰桥,哈脑渡等地名,连贯起来,恰好构勒了兰、河二州间往来的路线图。1949年8月28日至9月4日,王震大军于此渡河西进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6693098880 传真: 邮箱:906952248#qq
地址: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古城新区电商孵化园二楼 邮编:00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永靖县菖泓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